天博克罗地亚  

你的位置:天博克罗地亚 > 新闻动态 >

古代宣纸细腻柔韧,吸墨性佳,选材晾晒与加工有啥诀窍?_纤维_树皮_时候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22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80

要想弄明白古代宣纸为啥那么细腻柔韧,吸墨性还好,得从选材、晾晒到加工一步步说。

咱先看选材,这可是宣纸的根基,古代造宣纸,主要用两种原料: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,而且必须是安徽泾县那片儿的,换个地方的料,造出的纸就不是那味儿了。

青檀树得长在石灰岩山坡上,泾县的土壤里含有特别的矿物质,让青檀树皮纤维又长又有韧性。

采青檀皮还得挑时候,一般是霜降之后,这时候树里的汁液少,树皮不容易烂,剥下来也不伤树。

采回来的树皮不能直接用,得先泡在水里发酵,把外层的粗皮烂掉,剩下的纤维才是精华。

展开剩余75%

再说说稻草,必须是当地的沙田稻草,这种稻草长在江边的沙地里,吸收了江水的矿物质,纤维里带着天然的“骨感”。

收割的时候不能用镰刀砍,得用手拔,不然根上的泥沙会影响纤维质量。

晒干后还要堆在露天,让风吹雨淋个一年半载,把草里的杂质去掉,这一步叫“自然漂白”,比用化学东西靠谱多了。

接下来是晾晒,这里面门道可不少,处理好的青檀皮和稻草纤维,得摊在竹席上晒,还得选通风好、光照均匀的地方。

不能在太阳底下暴晒,得慢慢阴干,不然纤维会变脆。

晒的时候每天要翻好几次,让每一根纤维都能均匀接触空气,这样晒出来的料颜色才一致,纤维的湿度也刚好,后续加工才容易成型。

加工环节就更复杂了,光捶打这一步就很讲究。

古代匠人用木槌把纤维捶成棉絮状,力道得均匀,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,太轻了纤维没打开,纸就不够细腻;太重了纤维会断,纸就没韧性。

捶打的时候还得往里面加“纸药”,其实就是杨桃藤汁,这东西能让纤维粘在一起,还不影响吸墨性,比现在的胶水好用多了。

然后是抄纸,匠人手里拿着竹帘,在纸浆池里轻轻一荡,让纤维均匀地附在竹帘上。

这一下的力道、角度都得拿捏准,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。荡得太猛,纤维分布不均,纸就会厚薄不一;太轻了,纤维太少,纸就不结实。

抄好的纸叠在一起,要用石头压上几天,把水分挤出去,再一张张揭开晾干。

最后是烘焙,得用特制的土窑,温度控制在五六十度,还得用松柴慢慢烤。

烤的时候要不停地翻动纸张,让每张纸受热均匀,这样纸的含水量才能恰到好处,既不容易受潮,又能很好地吸收墨汁。

你看,古代造宣纸没有高科技设备,全靠匠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。

选材讲究天时地利,晾晒依赖自然条件,加工全凭手上功夫,少一步都不行。

也正是这些讲究,才让宣纸能细腻柔韧,吸墨性还好,成了文人墨客的宝贝,流传了上千年还不过气。

发布于:云南省

Powered by 天博克罗地亚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